据说为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都源自他想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我从他的思想里嗅到了基督教的气味。
我所理解的基督教的气味。
你们不觉得神奇吗?
 
西方哲学的历史几乎可以被认为是一部解读《圣经》的历史。
古希腊人创立了形而上学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有一个逻辑的上帝。
笛卡尔试图证明那个逻辑的上帝。
康德说,上帝就是绝对命令的道德。
尼采说,上帝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维特根斯坦说,上帝是不可言说的。
 
太离谱了。
《圣经》里可以找到以上的一切类似的事件。
至于其中充满的矛盾自然也来自于人的局限。
有些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有些是因为人为的篡改。
《圣经》作者都很聪明,只是这聪明里也有高低贵贱。
因此,《圣经》就成了一本充满矛盾的书。
普通人对此不感兴趣。
只有真正相信其中有真理的人才死抓住那些矛盾不放。
没准,这也是他老人家的用意。
 
老人家说,他要使我们成为新人。
我总觉得,那个被历史追问的问题的答案只是
————让自己有能力理解这个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