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背上十字架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时光的囚徒您好,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知如何開始。有關布列松值得談論的話題太多。但平時,幾乎沒有人去談論這位電影世界的聖者。我稱他為聖者原因有幾,其一,他的電影作品所達到的高度。其二,他的品質。你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電影這個領域,真正經受住榮譽考驗的人寥寥無幾,而布列松是其中最徹底的一個。他的電影生涯可以說是電影界最長的一位。然后只拍了十幾部作品。你去數一數那些如雷貫耳的大師,諸如,你喜歡的伯格曼,黑澤明,戈達爾等等。布列松從不隨意去拍一部電影。只有當他感到他心中的問題積郁到一定程度不得不通過一部作品來表達的時候他才會拍一部電影(而且是嚴格地按照老套路)。所以,我覺得了解一位導演為什么拍是很重要的。我不是說,那些著名的導演拍片就是純粹為了榮譽。我想說的是,一個人把某種確信的信條付諸于實際生活一輩子,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路上我都在對自己說,“任人割宰的羔羊,阿門!”
我的生活要改變了。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5 Mon 2008 01:47
  • LUKA

2008年情人节那天,我爱上了她。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30 Sat 2007 16:51
  • 道路

    

      “夢是唯一的現實。

      這是電影大師費裏尼創作電影的奇點嗎?在看過他最著名的電影《甜蜜的生活》和《八又二分之一》之後,人們還能在心理上保留多少對現代生活的信心和興趣呢?我甚至懷疑,費裏尼對現代生活的嘲諷來自一種徹底的虛無主義。費裏尼,毫不留情地用他的攝影機描寫著地球上有關於人的一切,————自我;社會;存在;欲望;觀念;異化以及墮落的力。費裏尼的神奇之處在於,他從不把作品當成是訴諸道德問題的某種解釋,而是冷酷地把人類生存的現狀放在一面放大鏡下供人們憑弔和瞻仰。仿佛從此人們有了觀看死亡的可能,無論那死亡是活著的還是死了的。他借著他那非凡且獨一無二的想像力為我們展現了這個世界隱匿著的那個側面。對於他來說,那被隱藏的世界才是一個真正的世界,甚至比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更加的真實。因為那裏有人類的最原始最本真的一切。在他的作品中,人的欲望世界總是要表達得比人的現實世界更清晰和實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人的焦慮,人的無助,人對自我之荒誕存在的不解構成了在這個實在世界背後的人性的世界。人們只有在內心深處的隱私地才能喚起對這一切的記憶。那是許多現代世界裏的現代人所不願意的踏足之地。那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是一座用痛苦,掙紮和幻想的破滅堆積起來的火焰山。人們恐怕在那裏被絕望之火燃成灰燼。

     我常常帶著憂鬱思索著電影的過去和未來如同思索著生命的過去和未來。無數次地,我的腦海裏會閃過一種天真的幻想。如果一個人有能力站在更高的層面上觀看人生,也許他會發現,他在經歷一切之後,心中存留的只有時光。除了虛無縹緲的時光別無他物。人的記憶真的是人生中最神秘的事情之一。沒有人能懂得那一切的原理。在記憶中,人們仿佛又重新活過一次。我那天真的幻想就是,————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正隨著光波在無限的天宇中四處漫遊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我們這種奇妙的幻想提供了物理基礎。稍稍對此有所瞭解的人就會知道,如果人能夠以超光速運動,他就可以回到過去的世界;成長將會變得不可思議;生命的目的地不再是墳墓而是娘胎。就目前的情況看,人類還遠遠沒有能力去追趕光速。我們對自身的局限感主要來自於對時間的無限感?可能是上天的恩賜,人類從遠古以來就具有了一種能力,那就是————通過藝術作品對精神世界進行再造以及對真理進行模仿。————電影,就是對時間的模仿。藝術品來自那個神秘的不可知的但是又的確存在的世界。我無法說明那個世界。總覺得,當一個人獨處,把視線折回人心的時候,那個世界就會赫然在目。毫無疑問,光速成為了我們與某種未知世界隔絕的屏障。並且,這種屏障看來是無法逾越的。

      或許,正是因為人們感到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才刺激了照相術的誕生。由此,人們有了存留瞬間的能力。如果照相術鎖定的只是一瞬,那麼,電影就足以留住整時光了。這對人類來說應該是最了不起的創舉了。電影在誕生之初便註定有著雙重“性格”————再現一個舊世界和創造新一個世界。這就如同萬事萬物中都存在著二元性。有人認為,這也是電影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得以發展的原動力(藝術無所謂“發展”,人們無法判定達利和達芬奇相比誰更高超些。人們習慣於用科技進步的標準來衡量藝術的“發展”。這或許是電影藝術的興起舉步維艱的原因。)我自己以為,作為藝術無論是再現的世界還是創造的世界,它們都應該能在觀眾的心理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真實認同。真實恐怕是藝術的首要品質。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只短短幾十秒一個鏡頭。當時電影的第一批的觀眾都驚恐地從座位上躍起,以為火車是朝他們開過來的。可見,電影再現世界的力量超過了以往所有的藝術。火車進站短短的幾十秒是一個客觀再現的幾十秒。其中沒有任何人為的主觀意念。我想,在電影誕生之初,人們還完全不認識這種新式皮影戲對於生活的意義。人們對電影的認識幾近單純。那時候,電影只是可以連續的照相術。隨著,格里菲斯的卓越實踐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的發展以及眾多的電影人不懈的努力,蒙太奇作為電影語言被大眾和世界廣泛的承認它成為了電影語言中的“教皇”。人們習慣於從鏡頭之間尋求意義的心理夙願使得“蒙太奇”電影理論進一步運用在實際的電影生產活動中。這正中了蒙太奇理論和實踐的大師們的下懷。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電影和使電影具有更廣泛的觀眾,為了使電影成為真正的“大眾藝術”,蒙太奇被神化了在好萊塢,“蒙太奇”正在創造神話,也還將繼續新的神話。

神話,在我看來是人類生存的必需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一百多年前,尼采對世界說,“上帝死了。”那以後沒過多久,電影就誕生了。不知道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還是純屬巧合。電影攝影機誕生的正是時候。這種產生於技術革命中的新機器被人們作為一種新類型的語言生產器所駕馭,逐漸使它具有了和音樂,戲劇,文學等藝術形式旗鼓相當的表現力。當這個世界的人不再把生存的意義寄託在一位永遠沈默和隱匿的上帝身上的時候,人們開始在一些過著夢幻式的生活的夢幻式的人物身上尋找著上帝的替代品,而且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電影明星和各種偶像————他們是人間的稀有之物,他們有能力為大地創造另一個世界,他們也有能力使別人在自己身上找到“完美的影子”。存在對於生命永遠意味著殘酷。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話來說就是,“人人都是被判死刑的罪犯。”正是在這樣一種荒誕的境遇下,人們才對以不惜一切代價製造夢幻的電影情有獨鍾。隨著電影製作技術的日漸成熟,人們發現,電影可以被理解為“夢的藝術”這名稱對人們來說既好聽又實用。它具有幻想的所有魔力。既不像上帝那樣虛無縹緲又能給人以崇高感。這就是,當我們認真去關注好萊塢電影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的當代好萊塢電影裏看到的奇怪現象,————好萊塢電影裏永遠有才子佳人,英雄和超人,而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無可非議,這種電影觀念反過來促使了電影科技的飛速進步。然而藝術呢?真正的藝術呢?那種人類創造電影的神聖使命呢?那種電影與生俱來就具有的對世界和世界中的生命的凝視呢?人們越是在讓人腦暈目眩的魔幻世界裏忘乎所以人們就越是在太陽底下感到煩躁和不安。換句話說,那個讓人感到陌生,新奇,激動的虛構世界並不能以逸待勞消解人們對於生活的恐懼。

     銀幕裏的空間是虛幻的。時間在其中流過。(未完待續)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23 Sat 2007 18:08
  • 领地

      小七是一位友人,我们不久前相识。他是一位影迷。
      小七和我谈起了阿莫多瓦的《对她说》。他说,这部电影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感动他了。关于原因,他理解为他老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称自己衰老了,这不算是倚老卖老吧?小七是我遇到的极聪明极敏感的年轻人。以我的经验,我觉得他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或许过于理性了。就像是我们在一个理性的世界里会不由自主地变得理性。这使我们认知事物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单一了。我猜想小七还无法在心理上使自己进入单纯的层面去理解这部作品,也就是以恰当的方式进入一部电影的核心地带。二十岁的年纪正是对世界最懵懂的年纪。我们在观看一部有思想性的电影的时候,总是习惯于从理念出发去寻找导演的创作意图。这是一种不可取的看电影的方法,————我私下这样认为。因为,一部电影只是一部电影。它向你展现的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有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世界,这部电影才不愧“大众的艺术”的殊荣。这部在我看来绽放着生命奇迹,光芒四射的作品对小七来说也许只不过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伤感剧。我蓦然间想到,也许理解电影向我们展现的世界需要的只是我们具有的足够的生活阅历。书本知识能给我们的只不过是印象,技巧和借鉴。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影作品。有些电影的领地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有些在于我们的感情,还有些在于唤醒我们对生活和世界进行反思,把我们从庸碌世俗的麻痹中解放出来。然而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正像所有真正的艺术品一样向我们呈现的永远只有美。那美在我看来不是别的,————正是对生命的礼赞!那是超越这个世界一切的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是使人与人在大地和苍穹之间找到平等和理解的神圣仪式。人类历史中每一次艺术的复兴无不伴随着对人的肯定。我一直以为,人类在纯精神的层面是不需要沟通这种行为的。它不仅多余而且盲目。我深信,人在精神之中都有相同的归属。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Jun 01 Fri 2007 13:15
  • 佛曰

     要不停地对自己说,你是一个强者,你有能力去照顾那些弱者。也要不停地对自己说,你是一个弱者,你永远只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永远地成长下去。生命是因为有成长才称其为生命。小孩子永远比大人柔弱。小孩子对世界永远存疑。小孩子在对问题寻求解答的兴趣上要比大人浓一百倍,可是他们从不急功近利。大人的问题从来是带着利益的光环的。
    一个人的灵命需要成长在情感上势必就要受到伤害。有多少成年人还在用灵魂看这个世界呢?他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在现实生活里感情用事就会遭到不幸。因为那是与这个世界的法则格格不入的。因此,大概可以说因为所有的人都学会了理智地看待世界,所以这个世界就变得理性了。因为似乎有某种不言而喻的声音在告诉他们大脑是建造这个世界的主人,因此每个人也都应该毫不犹豫地跟随大脑地判断去行动。可是世界终归还是有一些理智无法解答的事情。世界也越来越趋于疯狂。耶稣说,世界上的人是死人。我想,我明白他指的是什么。他指的就是人类在灵魂上的彻底死亡。我们娶妻生子,事业有成之后就不会再考虑灵魂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了,因为大家都很清楚那样只能导致痛苦和悲伤并且痛苦和悲伤的没有意义。人们开始过起了按部就班,无欲则刚的生活,即使是法外纵欲也在所不惜。因为那和情感无关。殊不知此时此刻我们正失去了我们存在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遗忘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快乐就是一种无知不觉的状态。有知觉就有痛苦。许多人都知道,在这世界里凡事都可以追求,唯独生命的意义不可追求。因为倘若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是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就等同于创造这个世界的造物主了。然而,这是可能的吗?也许意义在哪里比意义是什么更接近我们人类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毕生的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完善自己我们能否知道?我个人认为这只可能是千古谜题。因人而异。历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有一些圣徒,然而我始终对那些伟大的人格心存疑虑。那些伟大的生灵所经历的一切岂是用文字能表达的。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永远只能对自己诉说永远也只有自己理解。佛曰:“不可说。”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休息日》的最终定稿今天完成。我没有把最后的定稿再看一遍就匆匆将它存档了。我不会再修改一个字了直到我冬天开拍的现场。我想文本上的工作就已经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是具体的分镜头以及各种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我还是要做一种努力,看看是否能在两个月里把《自画像》的剧本完成了。虽然我目前完成的东西可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垃圾,但是有一方面的事情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关于剧本创作我越来越有经验和方向了。学习,这是我唯一想要做的事情。也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在《自画像》里我要谈论的是现代青年的情感出路。也许这仅仅是一个契机。我真正想要谈的是在失落了终极关怀的今天,普天下的人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人终归是不完美的,因此人类社会里有很多问题。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在感情上无法接受的事情。当我们对世界或自身有了某种欲求却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感情就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出口。也就是当我们不能对眼前的荒谬现实做出回答时,我们就会需要有一个归属地。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要回到我们的源头,那里有一切的原因。过去甚至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把这种感情的归属寄托在一个假设的完美的上帝那里。在这一点上来说,上帝真的是极其有用的,他的价值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理性统领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今天,依然有人会乐此不疲的走进教堂,在那里经历某种宗教体验。通过信念将此世界的一切打一个包裹邮寄到另一个世界。可怕的是,理智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歌颂和肯定。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人类行为的背后有一个原因或者意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思考的有意识的人类的生存不需要一个意义了。正是因为找不到意义,人类才如此多灾多难。比如说,战争。战争通常并不完全仅仅因为利益造成的。有时候,为了正义和尊严也能爆发战争。其实,终究人类行为的全部意义无非是人类需要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法性。然而,最高的裁判者始终是沉默的。这就是荒谬的地方。尼采说,“使我们与众不同的不是我们找不到上帝,而是那个被称为上帝的上帝不像上帝。”一个完美,公正,公益,至善的上帝怎能对大地上的深重灾难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呢?这是人类脆弱的情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那些至今对那样的一个上帝持有坚定信念的人群恐怕只能在疾病和妄想中看到他。一些人开始为所欲为了。因为“假如上帝是不存在的,那么什么都是可以做的。”终极价值的空白所带来的问题是有人类以来一直存在的。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罪恶也就因此越来越多。而且基本上疾病就是一个罪恶。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4 Thu 2007 11:27
  • 假面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为了救人类,耶稣牺牲了他自己。可是,为了什么缘故,圣母要失去她的亲生儿子呢?她并非象耶稣那样是神的使者,她只是一个母亲,一个人,和普天下的母亲一样。佩尔格莱西的《圣母哀悼》是何等了不起的作品。听众唯有肃穆倾听,仿佛天机将被开启。信心非同小可,决不是当着众人在水里受浸那样简单。许多的意义被符号取代了或者说消灭了。基督喊出的最后的话是:“父,为什么要离弃我?”让人费解的一句话。伯格曼在《冬之光》里说,基督自己在最后对上帝的信心都产生了怀疑。上帝的光芒何在?在于让芸芸众生认识到他的遥不可及,博大精深和自己的渺小无知。这样无法克服的荒谬感才是信仰的起点。人们乐于敬仰上帝的全能,为的完全是能够在此世有一个美满的生活不致于遭受那样多的劫难。我却想问,这是否是基督留给人世的真理。神说,人类当敬畏他。我以为那是要让我们之间彼此敬畏。因为人是上帝的造物是上帝的杰作。否认人?否认人性?否认人创造的世界和一切的美景都是在否认创造和创造者————上帝。读《旧约全书》你会看到一个创造的上帝,然而在《新约全书》上帝不仅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爱者。不同的上帝?矛盾的上帝?这与我们的信心有悖。如果我们的内心还保持着足够的诚实的话。警惕让信心成为一种偏执。那非常的危险。杀戮的十字军就是这样诞生的。信心真的不是那么简单。许多人信了一辈子信的只是自以为是。多么可怕的荒谬啊!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带来的不是和平是利剑。
                                                                            ——————《马太福音》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许久以来一直无法沉淀。无声的湖底才是我的居所,我离开的太久了。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两件事。
      坐在我对面的老外在看《达芬奇密码》。差不多一个月前我回来后,Amanda问起了这本书,小伟说他也看过。上个星期,也同样是在车上,我看见一个女孩正在看这本书。两天前,老Rose的三岁小外孙对他母亲说起了这本书的书名,原因是他的父母亲在他面前说起过这本书。全世界的人好像都在关注这本小说,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至于第二件,留在后面再说。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Apr 06 Thu 2006 10:07
  • 神在

      我的这一个下午是这样度过的。我打开了久违的音乐文件夹,之后,便沉浸在流行与古典,慢摇与另类的混杂中。中间打了几个电话。Channel M的制作人方琼文说想在夏天作一期关于我的访谈节目。我告诉她,我不是有名的演员。我不过是一个爱艺术的人。Emmie说,这种事情去也无妨。
      英国的尹莉给我传送了沙朗 斯通主演的《本能2》当中被删节的镜头。起初,我以为会非常火爆,结果大失所望,无非是遮遮掩掩的床上戏和一些含糊的群交场面。我对她说,这部电影在北美票房的惨败不足为怪,虽然,老女人把自己的胸部整成犹如处女,全身上下看不到任何得色斑,摄影师的光线也控制的极好,这样的电影对当代人来说依然毫无情趣。人们对三级电影早已提不起兴趣。恕我直言,在A片和家庭生活录影还有同性之恋泛滥的今天,象沙朗斯通这样的好莱坞一线情色女明星要更有魄力的充当和猪狗苟合的角色,她或许还能唤起全世界对她每况愈下的明星光环所应给予的关注。尹莉说,看了这样的电影,她发觉作明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