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两件事。
      坐在我对面的老外在看《达芬奇密码》。差不多一个月前我回来后,Amanda问起了这本书,小伟说他也看过。上个星期,也同样是在车上,我看见一个女孩正在看这本书。两天前,老Rose的三岁小外孙对他母亲说起了这本书的书名,原因是他的父母亲在他面前说起过这本书。全世界的人好像都在关注这本小说,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至于第二件,留在后面再说。
      这本小说我在今年回家之后在小Rose的家里偶然看到了。由于无事可做竟然使我成为了它的读者。我大概用了几个小时读完了它的开始部分。我读完第三章的时候就对身边的小Rose说,这本书可以直接用来拍成商业大片。小Rose回答,好莱坞已经开始在做这件事了。我记得之后我暂停过对它的阅读。原因已经想不起来了。也许是我对侦探故事向来没有特别的兴趣。接下来的事,我记得很清楚。在小Rose工作的现场,我躲在她的工作车里用了两个下午,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在文学上毫无价值的小说。它是后现代思潮的产物。相对于后现代运动它的诞生实在是有些过晚。它吸引我的并不是吸引全世界的离奇的故事情节。那个故事一点儿也不离奇。或者说很离奇,离奇的我不能够相信。对于好莱坞这样的谎言高手,在情节上这本小说只能打75分。这本小说真正吸引我的是其中有关基督信仰的另一种解释。我在书中看到了很多自己对文化和宗教的观点。这使我倍感诧异。在这个时候在这种环境下,在我刚刚得到一点有用的真相后。那完全是我平日里思索的结果。我在这本通俗小说里居然看到了一种可怕的意图。这意图正像后现代主义者所提倡的那样是颠覆和解构。
     《达芬奇密码》的作者通过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向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两千多年以来推动西方文明的那种力量是一头张牙舞爪的可怕怪兽。支撑着整个西方文明的奠基石一直在深深的谎言里舞动着荒诞的利器。人们在深深的谎言里被深深的死亡笼罩着。西方最优秀的那些大脑们最后所得出的仅仅是“人生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战。”这种对人而言毫无用处的结论。如果你接受了尼采的某些观点你就丝毫不感到奇怪。实际情况就是象那位哲人预想的那样,也许还要更糟。人们在一团迷雾中所思考的上帝只能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荒诞形象。如果人们还要在心理上保持对这个至高无上的形象以虔诚和屈尊那就必须说谎。
      西方的历史进程无异于自杀。导致这场灾难的原因是有人利用了《圣经》,歪曲了《圣经》真正的意义。《圣经》里有神的话语,然而这些话语被人用来控制软弱的有缺陷的人心。抓住人性的弱点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是最残忍的欺骗。无论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它们都在教化信徒们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世界里。由此,我们就能在这个世界里,尤其是西方世界里看到越来越多的自以为是的病怏怏的生命。称之为生命实在是抬举他们了,说他是鬼也毫无夸张。
      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情是,在我的右手边坐着一个女人。她身边的人刚刚下车,她就把自己的屁股挪向了那个靠窗的座位。一位刚刚上车的男士从汽车的前部向后面走来,寻找着一个座位。没有想到的是,在男人离女人还有两米开外的时候女人突然伸出了她的一只手掌说出了“NO"的意思。这真让人感到意外。那只手停在了空中足足有十几秒钟。男士并没有要坐在她身边的意图。他假装没有看到那只手。但是他的意外还是让他在原处转了一个圈。我们不理解女人的举动。也许在她看来别人会给她带来危险。等到男人若无其事的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她的脸上流露出难以察觉的享受着战利品的喜悦和如释重负。
      实际上,她恐惧。
      她的恐惧是从哪里来的?在我的这篇日记里我不想把那说透。那也不是我的文字能做到的。
      她们的国度里虽然有至高无上的上帝,但是这种存在早已名存实亡了。现实教会了他们一手拿着《圣经》歌颂上帝,另一只手却要在不可回避的竞争中为自己的“尊严”和生存不断地在他人那里找到现实的支撑————利益。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也许只有疯狂和毁灭。
     《圣经》上说,地狱不是别的,没有刀山也没有火海,只是一间与世隔绝的漆黑的空屋子。
      历史的进程似乎正来到了地狱的当口。有些人注定无法逃脱。有些人凭着对真与善的信念最终得到天堂。《达芬奇密码》之所以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动,原因就是它提出的对基督信仰的解释完全是从东方的角度予以全新的面貌。这对本来就已经死去的上帝真是一种极好的说明和玩笑。所谓神的教会在对 《圣经》解释的权威性上受到了公然的挑战。
      神不是一个男人。不是。荒诞的世界只可能出自一个男人之手。可那不是神。
      我有这样的预感,在东西方几千年的这场征战中,最后获胜的会是东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