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十字架
    
         时光的囚徒 朋友这种观点,我不知受谁的影响。至少在我的观念里和我周围的弟兄姊妹中没有人会承认你的观点。我们基督徒的标杆不是道德,而是赐下道德标准和道德的上帝,这可不能搞反了,要不然基督教的超越之处就全被你这句话给抹杀了。呵呵。老子云:失道而后德。基督教绝不是只剩下道德了。
      “上帝死了”是谁的观点?尼采,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我对他不了解,更不敢恭维。我只知道他最后疯了。我认为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基督徒都不会承认你的观点,当然三自教会除外,对于三自教会我敬而远之,他们很多观点都严重曲解圣经的观点,加入了很多人本的观点。我感到很遗憾。若是朋友你是根据三自教会的教导来认识基督信仰,我还是劝你多参加一些家庭教会,在那儿你会听到更纯正的神本的以圣经话语为至高标准的 道!
    
    ===========================================================
    請讓我耐住性子對你的問題一一回答。
    我對你的虔誠信仰毫不懷疑。但我懷疑的是你的信仰是一個謬誤。這和圣徒厄立根所說,“因為荒謬,所以信仰。”是有本質不同的。
    你所在的教會的兄弟姐妹沒有一個人會同意我的觀點這無關緊要。法力賽人中也無人同意耶穌的觀點。你說基督徒的標桿不是道德而是“賜下道德標準和道德的上帝。”此言就足以說明你的信仰中的深刻危機。不認識這些道德標準和道德,你如何認識他的制定者?不要像全天下的基督徒一樣,手拿《圣經》對人說教,謙卑的基督徒真的認為基督信仰較其他信仰有著什么優越性嗎?看看你的話吧,“要不然基督教的超越之处就全被你这句话给抹杀了。”如果這種信仰是真理,怎么可能是我的一句話就抹殺的。只可能是我們錯把目前對基督信仰的認識拔高到真理的高度吧!這種信仰與其說是一種信仰,不如說是一種迷信。謬誤是在明顯的,——————他們執著地認為自己站在了真理的門檻上。
    “基督教絕不只剩下道德。”在此,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說基督教還存有道德其實是一種客套,在事實面前,應該毫不留情地指出,基督教會里只剩下教條,——————“道德的教條”,“教條的道德”,“愛”的教條,“教條的愛”。這就是我在教會里看見的。另外,必須重申,你和我,我們沒有一個人配談愛。我們談論愛,實在是在玷污這種神圣的力量。這種力量只有上帝才有。試問一下,愛是什么吧。 當你了解她的時候,你將望而生畏。教會里常常有人“示愛”,但是前提是,這是為了讓受愛者“信主”,這不是愛。愛是像基督那樣,犧牲在十字架上,即使他完全了解,無論他生前還是生后的人類都將極大的誤解他,曲解他,他也還是完成了他的奉獻。
  
    “上帝死了!”是尼采的觀點。我非常贊同,這是基于生活的基礎。對于教會而言,他們的上帝幾百年前就死了,而且死了不止一次。每一次的教會教派的分裂,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上帝”以不同的姿態的蛻皮。舉個例子,天主教皇說,你們這些罪人必須向神懺悔,神父就是你們的橋梁。”路德說,你們這些罪人可以不通過神父向上帝懺悔,你們自己可以直接和上帝交通,“因信稱義”。加爾文又說了,不必了,關于救贖,上帝早已欽定了。標桿在哪里?在各種教會里的信徒們,不就是如此按照“上帝的旨意”在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嗎?如果一種信仰是對一個人的生活,——————如何生活的問題沒有指導意義的話,那這種信仰一定是假的。無論一種信仰高深到何等程度,最終都要回歸大地,在大地上反射真理的神圣。不過,大地已經被人被褻瀆了,這就需要我們從中抽身出來。這需要智慧和意志,信念。這才是一種信仰需要我們真正經過的道路。  
    我不是三自教會的成員。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
    
    尼采的瘋狂能說明什么問題嗎?塞爾維特的火刑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嗎?耶穌的受難呢?圣女貞德的受難呢?布魯諾呢?哥白尼和伽利略如果不是“聰明些”的話,也極可能被處以極刑。請問,這些被處死的“異端”的悲慘結局能說明他們信仰的是謬誤嗎?在這一點上,你充分地暴露了一個“基督徒”的偏執和狹隘。上帝在萬事萬物中彰顯他自己,你不會不認同這句話吧。深思吧。
    
    你明確地指出,某某教派“歪曲了《圣經》的觀點”。請問何為《圣經》的觀點?《圣經》的觀點是由你來確定的嗎?是由某某神職人員確定的嗎?還是由人以上帝的名義所把持的教會確定的?如果我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就一定會在觀念的論戰中保持沉默,而不是想著要去撥亂反正。真理,既然是真理,它必定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可言說。好好地想想“上帝死了!”——————這是句實話。在你的信仰里,他早就死了。你相信的不過是一個影子,一個影子的影子。
    
    請原諒我的直言不諱。像基督一樣謙卑對人而言正如愛一樣是空中樓閣。我們所能達到的謙卑的極限就是坦誠,這是我們可以確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