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Hosted by
ImageShack.us

      我對我現在的英文教師Jocelyn說,明天是我的最後一堂英文課,她流露出惋惜的神情。不管怎麽樣,半途而廢總是讓人遺憾的。不過,我再次回到這裡的時候會去更好的學校繼續學習英文。我希望自己是能夠系統的學習,首要的是聼和說。對於我,這比什麽都重要。我上了不到兩個月的ESL,感覺在聽説方面都有進步,只是離我的目標還很遠很遠。再加上國内還有一些事情沒有着落,目前的生活環境也不理想,自己也就沒有太努力。回來,可就沒有那麽多好日子過了。

      昨天,有人問我對賈樟苛電影作品的看法。我說,他只是一個普通導演。至於他的藝術,我還沒有發現特別和新鮮之処。他所謂的生活美學也不是他首創的。不過,他對一些藝術電影的借鑑倒是非常可取的。比如,布列松,侯孝賢,小津安二郎等等。我只看過他的《小武》。據説,他後面的幾部有大老闆和大藝術家投資的作品都沒有只有幾十萬的《小武》來的讓人震撼。這樣一來,我也就沒有過於熱衷看他後面的作品。我是窮光蛋。當然只是現在。只是在我剛剛愛上電影的這個階段。每次在碟市上,我總是首選一些我認爲最佳的藝術電影。說心裏話,我十分感謝有盜版這樣的現象。這無疑為新文化的融合和普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而且,這也是大勢所趨和必然的。政府每年都在大力的打擊盜版光碟,其實只是在保護少數人的利益。而盜版事業的“猖獗”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杜絕的,因爲那是民心所向。強大的壓力下,每個人都感到了生活的索然無味,盜版電影無疑爲人們提供了一種消磨時光和排解壓力的渠道。這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的。至於象我這樣的“專業人士”更是如獲至寶。我通過這種人們普遍接受的消磨時光的渠道也得到了真正時間意義上的享受。我對世界的認識有一半是來自電影。

      我並不是一個排斥商業電影的人。但是我也不贊同。他們的存在和繁榮自有他們自己的邏輯。但是,一種已經變質為商品的藝術只能是僞藝術。這已經無需太多的論證。一方面人們需要這些精神的快餐和夢幻的替代品使生活看上去有姿有色。另一方面,製作這些精神垃圾的人有著完全的居心不良。利用人性的軟弱和缺失,他們就能夠發財。當有人問我,爲什麽要抵制好萊塢大片?我明確的回答他們,並不是他們做的太糟糕了,相反是他們做得太完美了,完美的讓我覺得不夠真實。那其中的内容和我的生活毫無關係。而且,和許多人不同的是,我這個人天生不喜歡接近不必思考的事物。倘若不思考,那麽,我也就死了。那是,我能知曉的最能被我自身理解的死亡。真真可以感知的死亡,我想不過如此。

      好萊塢的那些優秀的藝匠們做的事情無非是按照工業流水綫的程序去完成所謂的“藝術品”。我不知道在這樣的體制下能夠生産出什麽樣的作品。他們的做法就是把藝術觀念化,使人們不必在精神的領域有更多自我的參與。這裡尤其要説明的是,所謂精神的領域並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欲望”。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高投入高回收的好萊塢“電影巨人”以一種排山倒海之勢佔領著絕對的優勢。藝術電影在這種逼迫下已經變得不太可能。這種藝術家的窘迫境遇並不只是藝術家才有。任何一個生命都面臨著同樣的道德難題和價值難題————“要麽放棄尊崇,要麽放棄你自己。”我的記憶中,第一個使我發現這個秘密的人是尼采。昨天臨睡前,我讀《雕刻時光》。其中,塔科夫斯基在一個章節中提到他想把《哈姆雷特》拍成電影。他對這位世人皆知的王子的悲劇是這樣看得,“那悲劇並不是哈姆雷特最後的死亡。那悲劇是,一個未來的人被迫活在過去,並且,他不得不殺人。”這和我創作《邊界》的主題如出一轍。我真是欣慰,在我同時代的人當中有塔科夫斯基,布列松和伯格曼。這些我素未相識的人在精神的世界裏和我早已情同手足。我看到他們的文字和作品,我就覺得自己不再是那麽孤單的。塔科夫斯基在書中還明確的說,他對那些天生在世俗世界中就無法謀生和苟合的生命有著天生的喜愛。我想,他寫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想到了他最喜愛的演員————索羅尼琴。那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電影演員。天才。

      我讀《雕刻時光》還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啓示。大師對目前世界的現狀和電影藝術的濫觴有著極爲細緻和精准的分析。他對象我這樣渴望著爲人類拍出一些有用的電影的人有著這樣的忠告,唯有保持著那種最初的信念,那果實才會從天而降。聼起來,這是神話甚至迷信。其實,不然。我想到了他的第二部作品《安德烈 盧布耶夫》。我對這部作品有著深深的愛戀。這是塔科夫斯基所有的作品中唯一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戰爭在其中也展現出一種美麗。那並不是藝術家本人的創造,是它們本來所有的面貌。單純的藝術家盧布耶夫帶著天真的心遭遇了險惡的世界。他完全沒有準備。在現實面前他的信仰被擊得粉碎。他選擇了用沉默來面對他的靈魂無法認同的這個世界。最終,他得到了他所想要的藝術。————俄國最傑出的三位一體聖像畫。就是這樣。或許,每個人從他出生,經歷同年,少年,青年之後都會面臨盧布耶夫在精神領域所遇到的毀滅性災難。這樣的電影讓我感同身受,讓我覺得和周圍的那些可愛的生靈們感同身受。這不就是藝術的最偉大之処嗎?它讓每一個生命之間多一點和諧。

      好萊塢則完全不同。他們直接把美麗的和醜陋的,把庸俗的和高雅的,善的和惡的呈現在你的面前。並且告訴你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或者跟你探討一下后現代哲學思想。天知道,人們看了這種電影以後是會得到滿足還是得到噩夢?充其量這不過是軟弱的人性無家可歸時所必需的麻醉濟。人們是不可能因爲這樣的“藝術”而得到希望的。倘若是明亮的眼睛,那還需要去看一只大猩猩和人類之間依靠想象所能產生的愛情嗎?我更願意去看賈樟苛的《小武》。至少我知道,有人是那樣生活的。那種不完美的生活是值得我們去改變的,哪怕只是盡一個生命微不足道的能力。好了,遊戲結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vel L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